赵佗为什么投降

赵佗为什么投降

首先,赵家是外来者,并不是南越国的本土势力。秦朝时赵佗跟着秦军攻打南越,在这里建立了秦朝的郡县,并成为龙川县令。他们奉秦始皇命令,迁移了几十万北方百姓南下,与本土的百越族的头领们共同组成了南越国的小朝廷。在政权结构上,中原人少而百越人多,但中原人权大二百越人权小,所以双方有着各种矛盾。赵佗虽然提倡双方通婚和融合,但短时间内却无法彻底解决内部问题。

第二,南越国的百越族比较落后,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生产能力非常弱。赵佗是趁着秦末乱世时吸纳了大量躲避战乱的百姓,又在投降刘邦后促成了中原文化的向南传播,才在南越国建立了与汉朝抗衡的根基。当时南越国的建筑、冶铁、农业等各种技术都来自中原南下的百姓,所以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在吕雉封锁岭南后,南越国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才迫使赵佗起兵称帝,以打通和中原交往的通路。如果没有中原百姓南迁和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资源,南越国发展必然受阻,长期以来便无法与中原对抗。

赵佗想让赵家长期统治南越国,必须要解决这里的民族问题和生产力落后问题。这一方面要让中原百姓和百越族通婚,使得双方高度融合,这才让南越国有稳定的政治根基。

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深山部落生存的百越族百姓走出大山,接受中原文化,从渔猎文明发展为农耕文明,从而让南越国的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原王朝和百姓的支持,所以南越国不能长期和中原出于断绝往来的状态。否则,只要刘恒搞搞经济制裁,不需要出动大军讨伐,就能让赵佗焦头烂额,南越国内矛盾丛生。

因此对南越国来讲,虽然眼前并无汉朝的威胁,但等汉朝国力恢复后,南越国却是无法抵挡的。既然早晚都会与汉朝有个了结,那为什么不早作决断呢赵佗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才接受了陆贾的建议。实际上赵佗的这个选择也是在最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为南越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赵佗只是接受西汉的册封,不存在投降。

赵佗曾对第一次出使南越的陆贾,喋喋不休夸耀刘邦予以反击: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意思是我要是在中原,成就不在刘邦之下。

明显是不服气,试问,归降的有这么霸气侧漏的回应吗故将赵佗归降之事,说成南越王赵佗称臣,比较合适。至于称臣的原因,不过是其自备待变构想的体现,权宜之计。

从长远的角度看,赵家却不可能永远统治南越国。首先,赵家是外来者,并不是南越国的本土势力。秦朝时赵佗跟着秦军攻打南越,在这里建立了秦朝的郡县,并成为龙川县令。他们奉秦始皇命令,迁移了几十万北方百姓南下,与本土的百越族的头领们共同组成了南越国的小朝廷。在政权结构上,中原人少而百越人多,但中原人权大二百越人权小,所以双方有着各种矛盾。赵佗虽然提倡双方通婚和融合,但短时间内却无法彻底解决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