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给汉文帝的降书

赵佗给汉文帝的降书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谆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家。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地。朕不能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土,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故使贾,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

那个不算降书

赵佗只是接受西汉的册封,不存在归降。赵佗曾对第一次出使南越的陆贾,喋喋不休夸耀刘邦予以反击: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意思是我要是在中原,成就不在刘邦之下。明显是不服气,试问,归降的有这么霸气侧漏的回应吗故将赵佗归降之事,说成南越王赵佗称臣,比较合适。

赵佗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得南越国处在有力位置。南越国立国不久,无论从军事实力、农业经济、国内外形势,都不足以对抗西汉。与其意气用事令岭南陷入兵祸,不如称臣,只是个名头。实际上呢,正如赵佗对第一次霸气回应陆贾一样,虽然称臣,关起门来仍是皇帝。从赵佗孙赵眜墓,出土的器物与墓葬形制,都违反了西汉的礼制,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