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冠不整如何处罚

古代衣冠不整如何处罚

衣冠不整是指穿的、戴的不整齐。通俗的说就是穿戴不够整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饰礼仪法律化的重要阶段。中国官员穿官服坐堂办公,大约就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法律《晋令·服制令》规定:二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配饰禁物,如山鹿、白豽、游毛狐、白貂领、黄貂、纯金银。

对制造奇装异服者,《晋令》规定必须治罪。

在明朝的朝堂之上,会有专门的纠察御史(监督员)在一旁观察,只要官员有咳嗽、衣冠不整等行为就会被记录在册,规矩非常严格。

古代衣冠不整的后果很多种,对平民基本无要求,只针对贵族和士以上阶层。

在春秋时期,衣冠不整会被孔子骂礼崩乐坏,不是君子。在战国秦国,衣冠不整的贵族很可能被割掉鼻子。

而在名士风流举止奇葩的东晋,衣冠不整甚至打赤膊的名士会被人称颂为风流倜傥,继而名声大噪,很多阔人士绅官员会上门来找他当女婿。

不会处罚。

但会被上级训斥,如果他(她)有上级的话。

.. ...

衣衫不整,是形外层衣和衬衫的穿戴未按衣衫设计着装要求整装而表现出来的零乱或不严谨的穿衣表现。

在现实当中,衣衫不整多用于邋遢者或男女非正当行为时匆忙着装的表现。

而在古代,衣衫不整被人撞破男女行藏时,也仅是嘲讽或质.疑,并不会受到法令的责.难或制.裁而判罪。

.. ...

因此,虽然古代的法令较为严苛,但衣衫不整地见官时,最多也就是苛责而不会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