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督

由皇帝直接控制六军,由大司马或太尉掌管,编制按将军、司马、伍、卒设立武官,多以朝庭清重大员担任。同时分封宗室亲王或异性大族都督州镇要地,以图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官职以大将军为最,官位在三公之上。

其次为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印紫绶,官品次于九卿,职掌京师及边防事务。

凡加都督中外诸军事之衔者,为指挥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代表皇帝掌握最高军权。

下设中军将军总统宿卫,左右卫将军统领宫殿禁军,领军、护军(初称中领军、中护军)等分领宫门及京师城内禁军,四护军统领城外诸军。

西晋增设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及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四征将军负责征剿、镇压,四镇将军负责地方安定。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军事,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军事,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军事,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此外,还有四平、四安等将军,以统分置于各地的外军。

杂系将军称谓有勇武、壮威、宣威、明威、定远、宁远、游骑、游击等,名目繁多。

“校尉”军职在各朝职权不同,两晋时期校尉地位较高,仅次于将军,司隶校尉(守卫京师军职,相当于现在的怀卫戍区司令)级别更高,已非一般军官之任。

另外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