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掌管學政的部門

古代掌管學政的部門

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後為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長官為禮部尚書,其後歷代相沿不改。隋至宋屬尚書省,元屬中書省,明、清為獨立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隋置尚書一人。

禮部下轄禮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煬帝大業三年 (607年),改侍郎為尚書之佐,各司侍郎均改為郎。四司分掌禮樂、學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唐因之,置尚書、侍郎各一人,四司設郎中、員外郎為正、副長官。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禮部,其首長為禮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禮部改稱禮曹,首長改稱禮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禮部的機構。

古代掌管學政的部門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台”。學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清初沿明制,設提學御史、提學道。雍正四年(1726年)易此名。每省 1 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進士出身者中簡派。掌全省學校政令和歲、科兩試。按期巡歷所屬各府、廳、州,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

凡有興革,會總督、巡撫行之。位在巡撫與布政使、按察使之間,三年一任,任內各帶原品銜。其辦事衙門稱“提督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提學使。辛亥革命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