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哪些贡献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召开。作为我国主场外交的重大活动,当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那么,这次大会主题是什么?

cop15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这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次大会的会标由孔雀、小女孩、大熊猫、梅花、鱼、浪花等元素组成,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也诠释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50愿景,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全球共建生态文明的愿望。

1992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联合国全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

公约生效以来,已经有196个缔约方,联合国已经召开了14次缔约方大会。这次,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发布“昆明宣言”,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明年的第二阶段线下会议中,还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规划。

这次会议包括开幕式与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论坛、展览等内容,与会代表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会,讨论包括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分享讨论各自的经验。相信会议将会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一页。

cop15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哪些贡献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就。记者也梳理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亮点”。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制度在2019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入选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经典案例。划定生态红线,是我国推动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的重点工作。在2017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就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在今年于法国马赛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IUCN)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堪称典范”。

——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了“双缩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2016—2020年期间,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2000—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法制法规不断健全完善。自1992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后,我国就在不断地完善与生物多样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被提上更为重要日程,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日趋完善。这一阶段,我国出台并且修订的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多达50余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得到立法、司法确认。

——持续推动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召开之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穆雷玛说,中国是最早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自201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公约》及其各项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

穆雷玛说,中国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COP15对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机遇,我们将抓住机遇展示非洲次区域过去10年在该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为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建言献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喀麦隆项目总监奥古斯丁·科兰表示。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布伦丹·麦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即将召开的COP15有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带来更多助力。

cop15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