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风俗习惯

仡佬族的风俗习惯

1、三月三祭山神

除关岭、晴隆等少数地区外,仡佬族普遍过三月三祭山神,祭山神都是男子参加,大都为全寨活动,只是形式、礼仪上有差异。安顺、普定、镇宁一带的仡佬族,还过“六月初六”,杀鸡备酒敬奉“秧苗土地”。

2、吃新节

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是仡佬族比较重视的节日。采摘新粮 ,以新粮祭献祖先,举行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放生”活动是这一节日的中心内容 ,而且必须要在过节之后 ,人们才能开始食用新粮。

吃新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间地头摘取新庄稼,摘取新谷穗煮新米饭,备酒敬祖,以感谢祖先拓荒种地、泽惠后人的恩德,然后大家吃新,欢庆一年的丰收。

3、牛王节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

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镜子”,之后取下糍粑喂牛,给牛“做寿”。

4、做粑粑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5、食俗

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

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粱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   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

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

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凡婚丧喜庆,都要设宴酬宾。一般二三十桌,多则百余桌。因为事先往往没有准备,所以丧事席一般不大讲究,吊客也不在意,有“不迎不送丧家礼,自去自来自送情”之俗。

过去经济窘迫,办席不易,有“丧事场中现说起,招男嫁女讲不起,生朝满期鬼怂起”之说。

仡佬族的民风民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饮食:仡佬族人以包谷为主食,用石磨将包谷磨碎,筛簸去皮,于簸箕内洒水拌湿,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内再洒水拌匀,至互不粘连为宜,再装甑蒸到熟透。节庆或有亲朋来访。

服饰:仡佬族无论男女皆穿桶裙。裙料以染色羊毛线编织,或将一幅料横向连缀两端而成或用两幅横联而就。裙腰无褶皱,穿时以裙自头上贯通而下,故又名为“ 通裙”

婚恋:仡佬族的家庭婚姻关系牢固,大多是一夫一妻制,很少离异。仡佬族允许“招赘婚”。一般是因为“膝下无子”,或虽有子而年幼,才招赘上门。入赘的女婿改从女方姓,所生子女也随女方姓。

丧葬:仡佬族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活着的人深感哀痛,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丧事,以寄托哀思,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

节日: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通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