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主要讲了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主要讲了什么

9、28号下午三点十分,《我和我的祖国》点映场,正片放送比计划时间晚了八分钟,可谓姗姗来迟。充满仪式感的我,带了瓶国产大白兔奶糖味道的牛奶去了影院。

通篇看完,哭的我眼肿头痛。

全片由七位导演执导,由共和国七个历史事件改编成的故事组成,分别是管虎执导的《前夜》,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升国旗的曲折准备张一白执导的《相遇》,讲述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科学家牺牲自我的故事徐峥执导的《夺冠》,以小孩子的视角回忆中国女排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历程薛晓璐执导的《回归》,重现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紧张时刻和香港小人物的情感变迁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把2008年的北京奥运和汶川地震这两大事件以出租车司机的视角紧密的结合起来陈凯歌执导的《白昼流星》,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的返回过程,聚焦中国的航天事业和精准扶贫。文牧野执导的《护航》,再现了2015年九三阅兵时,飞行员完成任务护航保驾的事迹。

七位导演风格迥异,感动人心的点各不相同,配乐华美动人,剪辑各有特色,以我自己的观点来说,给这七个故事按照喜爱程度进行排序,我会排出这样的顺序:

《前夜》>《夺冠》=《北京你好》=《回归》>《护航》>《相遇》=《白昼流星》

《前夜》中,管虎明快凌厉的剪辑和黄渤的出演真的十分出彩,对1949年天安门的还原也十分逼真,从黄渤操着一口方言说着“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开始,我就忍不住开始掉眼泪,脑袋里面嗡嗡的,一想到建国之初连一个小小的阻尼球都要靠呼吁全北平人民提供材料来制造,到70年后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我就觉得这一切回顾都显得那么的沧桑有力有意义,黄渤和王千源的军民回礼以及最后黄渤与开国大典旧片的无缝融合,都是很有新意的创新,作为在全片中无数次出现的国旗,新中国的第一面五米乘三米三的五星红旗无疑给电影开了一个完美的头,我的情绪也被调动着进入了共和国的历史周期。

钢笔字作为转场力道遒劲,字字千钧,我十分喜欢。

接着便是《相遇》,张一白对细腻情感的拿捏在这一部分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公交车上关于张译扮演的科学家和任素汐扮演的恋人之间相遇设计的长镜头一镜到底十分惊艳,这一段没有配乐,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单纯平实的一方讲述,一个苦寻男友三年的女人对着病态带着口罩的男友平淡的讲述,但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遗憾就是最终在一片庆祝的红旗中这对恋人还是走散,直到尾声中,任素汐扮演的中年女人得知自己早已过世的男友真正执行的任务是什么的时候,她才彻底的爆发出来,但是她哭的默不作声,却觉得撕心裂肺。

我向来是一个看电影时很能控制好情绪的人,从小到大我看过的电影里能让我哭的不超过三部,或为爱情,或为生死,但这一次,在影片开始的前两个故事里,我就哭的没了人样。

第三个故事,《夺冠》,节奏欢快,情绪放松,地点也由北京转到了上海,徐峥向来喜爱的明丽调色也在这一部分里有所展现,仿佛1984年就在昨天一般亲切。这一篇章的角度很新颖,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回顾了女排夺冠,小男孩的表演也特别棒,故事化戏剧化的恰到好处,小孩子的回忆里就是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无限的英雄梦想,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纯真又美好。徐峥和吴京在最后也有出境,以一切似有轮回一样点到了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冠军。这不,从影院出来,2019年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十连胜后,又拿到了世界冠军。

《回归》,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样一个故事放在了全篇的中间位置,一方面是编年叙事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再现当年回归时刻的千钧一发,解放军的英勇果敢,外交官的坚毅果决,在港陆民的热泪盈眶以及东方之珠的动人旋律,都在这一部分里有了很好的呈现,朴实又真挚,国家大事与港民生活依靠钟表的联系设计的特别巧妙,不违和,真感情的流露很动人。伴随着国歌的旋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的共同升起,我又没忍住开始抽泣吸鼻。

《北京你好》,转眼来到了新世纪,新千年的中国焕发了新的光彩,这一部分节奏轻松,但也不乏感动。小市民在大事件下纯粹善良的个人表现,有一种以小见大的魄力。宁浩擅长拍这种夹杂深刻思考的轻喜剧,感动也是不深不浅的触动,不会让你刻意的嚎啕大哭,但不论谁听到汶川孩子的川音流露时,都会打心眼里咯噔一下,也自然会看着葛大爷那张天生的喜剧脸由衷的欣慰。这便是新千年的中国,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多难兴邦,盛世华彩。共和国的历史里也渐渐的有了我的回忆,我想起了2008年的自己,以及那以后的自己,以及现在的自己,这时的眼泪已不再是为共和国创业不易而发出的感动,而是激动,是新千年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激动。

《白昼流星》,陈凯歌的意识流派虽然把航天和扶贫结合的很有深度也很有力量,但还是有一点点的虎头蛇尾。这一部的摄影应该是全片最棒的,大远景,大草原,马匹与机车齐飞,白云同流星一色,服化道具逼真写实,刘昊然和陈飞宇的演技也比较合格,但过于意识流的叙事到最后达到了放飞自我的地步,想象确实值得呈现,但我觉得还是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不过瑕不掩瑜,白昼流星的浪漫,扶贫干部的奉献,迷途少年的洗心革面以及中国航天的伟大历程,值得肯定与赞扬。

《护航》,文牧野的个人风格愈发明显,气质和《药神》十分相似,插叙回忆,剪辑明快,晃动镜头,见微知著,认真叙事的同时也不缺乏冷幽默,我很喜欢。宋佳对飞行员的诠释也特别到位,认真负责,技术过硬,女儿身钢铁心,中国空军的优秀与威武,她一个不落,伴随着九三大阅兵的录像和朱日和沙场点兵的尘土,《护航》完美的结束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全片故事。

结尾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史实镜头以及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各个阶层的代表共同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厚重且真实,伟大且年轻。

我一直呆到放映结束黑屏出现,脑袋哭的生疼,起身去卫生间洗脸,走出影院,满眼都是商家居民门口插的五星红旗。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一群人民啊。

共和国七十年,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自力更生一直到现在,走出了一条特有的道路,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前瞻性政策下,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奋斗中,我们终于,终于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我们正年轻,我们正昂头。

而这个国家的国歌,依然在告诫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依然在告诉着我们,要前进,要前进,进。

她没有理由不成为我们的骄傲。

在这片三级阶梯的土地上真的发生了太多太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万物更新,国富民强。

七十岁的中国,就我个人感觉而言,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一点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那种大国风范,大国百姓的风度气色在七十周年华诞这一时刻表现的特别自然,老一辈奋斗者的稳健与魄力,新一代青壮年的担当与责任,小一辈少年的自信与傲气,让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这是七十年的中国,我迫不及待的想看八十年的中国,九十年的中国,一百年的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颠覆了以往主旋律的桎梏,角度新颖,叙事完备,以小人物的角度出发,概览了新中国的全貌,真挚动人,豪气干云,无条件五星。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才懂我和我的祖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