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的意思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的意思

意思:宁可不吃肉,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表示宁可物资生活短缺,也不能市区高尚的情操。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作品鉴赏: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出自我国北宋文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宁可吃饭的时候没有肉吃,也不愿住的地方没有竹子。

可以说这句话,苏轼通过对竹子那种与生俱来的高雅风骨的赞美,表明君子要有像竹子那样的骨气。

竹子被认为是有气节的象征,不肯折腰,在植物中被称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