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东民风

古代关东民风

关东地区地处严寒地带,天气十分寒冷,为了适应这奇寒的天气,聪明的关东人“发明”了很多外地人看不明白的怪俗,实际上,这些怪俗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

古代关东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是土垒草屋,其窗户大多是木棂格子窗,冬天来到时,只好用纸糊上,以挡风御寒

由于屋内火炕都是靠窗户的,这就和窗外有较大的温差,如果把窗户纸糊在里边,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高温时就会融化,水就会流到窗纸和窗棂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而且还会造成窗棂腐烂

而将窗纸糊在外面,不但可以使室内火炕发出的热气得以保持,而且窗纸又不会被浸湿而脱落。此外,还可以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关东民间有一句俗语:

草坯房子篱笆寨,关东百姓人人爱。

关东地区的百姓把草与泥和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块,叫“坯”。在阳光下将这些土坯晾干,然后用来垒屋。土坯的种类分黑土坯、黄土坯、砂土坯和木棒土坯4种。

关东地区冬季严寒,夏天又温热。用土坯盖房,既冬暖夏凉,又经济实惠。

篱笆在关东十分普遍,关东民间有“穷夹樟子富打墙”之说,其实夹樟子和打墙作用相同,只是材料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