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候灯盏里油是什么油

古代时候灯盏里油是什么油

中国古代的油灯用的是动物油脂和植物油。 煤油是西方发明的,在清以前,古代中国是没有煤油的,一般来讲,油灯上的油多采用动物油脂和植物油。动物油可从动物身上取下,在锅里熬制即可。植物油可用树杆做榨取。 古代灯油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这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的,而且不贵。

古代用油灯照明时,所用的是动物油脂和植物油。

动物油脂:最开始的时候,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狩猎时代人们就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会有液体从中渗出,这大概就是先民对油脂最原始的认识。有文本记载以来,油最开始叫“脂”或“膏”。按《释名》曰:“戴角曰脂,无角曰膏”。就是说从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脂,从没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膏。我们现在把凝固的叫脂,融化的油,“膏脂”一词已经基本不用了,但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常用的成语还保留着这两个字:民脂民膏。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陵地宫)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植物油: 植物油料作物在我国具有很长的种植历史,品种也很丰富。比如大豆,古代叫做菽,春秋时期已被列为五谷之一,但那个时候的这些作物主要是作为粮食蔬菜作物,真正用来做榨油原料的,大概在汉朝才出现。最开始用来榨油的原料也不是大豆,而是芝麻。植物油也用作灯油。

普通老百姓比较常用的是植物油做燃料,就是炒菜用的油,比如菜籽油,豆油,花生油等。宫廷之中会好些,有海豹油,鲸油等作为燃料。而且宫中还用蜡烛(蜡烛对于普通百姓属于奢侈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