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是哪个朝代修建

天安门是哪个朝代修建

明朝修建的。

“天安门”(历史变化)介绍:

①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②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

③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注: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明朝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当时是紫禁城正门承天门(今天安门)外“T”字形的封闭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天街东西两端各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广场南端建大明门。清北京城承袭明代之旧,只更改了部分城门名称,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既是封建王朝的礼法之地,也是“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庶民百姓严禁入内。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1914年5月,为适应新的社会要求,拆除了天安门前千步廊,贯通了东西两城的交通,使得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广场南端的大清门改称中华门。与此同时,社稷坛也从皇家禁苑改建为北京的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中山公园。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天安门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位置初步显现。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主义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一批批觉醒的人民大众汇聚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天安门在明朝永乐十五年建的,在1420年建成,最初只是一座木结构的牌楼,直到顺治8年改为天安门,天安门位于北京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在1925年天安门才向民众开放,之后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