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是几年出的

镜是几年出的

镜子很早就发明了。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经制造了铜镜

中国铜镜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

凹面镜与凸面镜

中国古代有两种铜镜:一种是凹面镜,用来聚焦太阳光以获得火另一种是凸镜,用来照亮人。

《古今注》有这样一种记载:“燧石,铜镜也,以铜为其形,似镜依物,影倒,向阳,火生有艾承志,火出。”根据物理光学原理,我们知道对于凹面镜,物体在镜子焦距之外,物体的图像被反转如果物体在焦距范围内,将获得大于真实物体的正图像。《古今注》的作者是金代崔宝。可见,当时人们已经了解了凹面镜的原理。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中,就已经有了对镜的光学解读。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制作人的凸面镜呢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首先,视野更大。站在镜子前面,只能站在镜子前面看如果站在离前面很远的地方,看镜子的人看不到镜子中间的自己,只看到附近的风景。凸面镜的视野比较宽,即使镜子稍微偏离镜子的前面,他也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由于凸面镜有这个优点,安装在驾驶室侧面的几面镜子都是凸面镜。当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可以从后视镜看到汽车左右两侧和后部的风景。

其次,凸面镜中的图像比真实物体小。这样,小镜子也能看到更大的场景。我们知道,要想在平面镜中看到一个人的整个身体,镜子必须做得非常大,至少是人的一半高如果你想看清楚这个人的脸,镜子就必须做成半张脸那么大。在古代,铜仅次于金银。因此,为了节省铜的使用量,使镜子能看到脸部或全身,让镜子凸出显然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我们通常看到的古代镜子只有棕榈大小。它们都非常精美,上面有各种图案或铭文。只有在皇室或权贵之家,才会有更大的平面镜。

铜镜与玻璃镜

在古代,铸镜是用铜锡合金制成的,这种合金比较脆。如果它被一块有棱角的石头撞上,它可能会碎成两半。我们知道,脆性物体断裂后的残茬是不同的,不同的碎茬和裂缝一样多。人们根本没办法复制,也就是说,使用现代技术,很难完全照搬。唐代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南朝陈将亡,驸马徐德言预料乱中夫妻会分离,于是将一面铜镜掰成两半,夫妻各执一块(一说是把两个半块镜子都给了妻子),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到京城去卖,以通消息。其妻乐昌公主按预定之日托人到市上卖镜,被徐德言看见,买了下来,并托来人捎去一首诗:“镜与人具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夫妻终得团圆,“破镜重圆”也成了一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