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为了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稻生产,提高稻米品质是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必要内容,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了解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对提高稻米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天气因素

1、高温。主要指灌浆期遇高温,水稻植株营养消耗大,光合有机物积累不足,出现高温逼熟,易形成空秕粒,垩白粒多。

2、低温。主要指灌浆期遇低温,有效积温不足,营养物质运输受阻,根系生理活性降低,影响对肥料吸收,易形成空粒、秕粒、青米粒。

3、阴雨。连续阴雨天气对水稻影响大,若在灌浆期,则光照不足,有机物合成不足,易形成空秕粒、穗上芽。

4、大风。大风易形成大降温,导致谷粒形成褐色的风伤斑大风也易造成水稻倒伏,病害发生重,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影响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空秕粒增多。

二、栽培因素

1、品种。要选用高档优质稻品种,这是提高稻米品质的基础。

2、播期。将品种安排在适宜的温度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均有利于品质的提高。如兆优5431最好安排在5月25日~6月5日播种。

3、管水。水稻的一切生理活动都必须要有水的参与,水过多伤根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干旱也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均不利于水稻抽穗、扬花、灌浆,易形成空秕粒。

4、施肥。偏施化肥,尤其偏施氮肥易导致水稻长势过旺,荫蔽重,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叶披散易倒伏,影响有机物质积累,均不利于稻米品质提高。

5、病虫。病虫害均损伤稻叶,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质的积累,严重的整株死亡,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均能对稻米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6、倒伏。倒伏的稻田荫蔽重,病害重,影响光合作用,影响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形成空秕粒,严重的发生穗上芽。

7、污染。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肥料、生活垃圾、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均能严重影响稻米的卫生品质。

三、 收晒储因素

1、收割。成熟度达到90%以上收割为宜,过早灌浆不充分,青粒米和恶白等不完全的米粒增多,品质下降过迟则出现营养物质由籽粒向叶片倒流,断碎米增多,产量低,品质也下降。收割时发生机械混杂也会影响稻米品质。

2、整晒。干燥过快,易出现“爆腰”,整精米率下降,干燥过慢,或者潮湿,易发热霉变,出现黄粒米,降低米质。提倡使用泥土晒坪,水泥晒坪要厚摊勤翻,采用烘干的要用低温烘干。

3、储藏。贮运时注意单收、单晒、单运、单贮,仓库要消毒、除虫、灭鼠,进仓后注意检查温度和湿度,防霉、防鼠害、防污染,运输时不与其他物质混载。发生结露情况要及时翻晒。

水稻从栽培到消费食用要经过生产、收获、干燥、贮藏加工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米质产生影响。稻米品质是在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籽粒灌浆充实过程中复杂的生理代谢变化而形成的。因此,不同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稻米品质变化较大。 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品种遗传特性,同时地域环境和栽培技术、收获加工质量等的影响也较大。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环境和栽培因素有:气象生态(温度、光照)、土壤质地肥力、灌溉水质、农艺措施等。气候因素中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肥料、水分。 灌浆结实期气象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温度和光照方面。在水稻灌浆结实期,对整精米率的贡献率温度约占88%,光照约占7%。北方粳稻灌浆结实期最适宜温度为21.5~26℃,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良好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形成。较大的温度日差和适中的相对湿度(75%~90%)有利于碾米品质的提高。因此,北方粳稻采取早育秧、育壮秧、浅水增温、科学灌溉和适时收获等技术可以提高米质。 土壤类型不同米质也有差异,一般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盐碱地生产的粳稻食味明显好于泥炭土、草炭土生产的粳稻。草炭土有机质含量过高,土壤透气性差,生产的稻米食味差。 天然无污染灌溉用地表水种植的粳稻,米质明显优于井水灌溉种植的米质,因为江、河、湖和水库来源的灌溉水,温度高、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含氧量高,有利于北方粳稻的生长发育井水灌溉时必须采取增温措施。水层管理做到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浅水灌溉。 灌浆成熟期做到干湿适宜,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 施肥对粳稻的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等有很大影响。运用平衡施肥技术控制氮肥、磷肥、钾肥比例和穗肥、粒肥的施用。生产优质食味稻米的关键在于掌握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氮素施用量,而且通过生育期间的氮素诊断,适当控制开花、乳熟期的氮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