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伯光武功什么水平

田伯光武功什么水平

二流顶尖、一流末尾。田伯光的武艺就一个快字(和东方不败那种没法比),刀快腿也快,打不过还能跑。

最能体现他武功的就是和余沧海一战,只是这场交手中,余沧海被田伯光一番调笑,让原本铲除江湖败类的正义之举变成了争风吃醋。余沧海急怒攻心之下大失水准,两人打了个旗鼓相当。余沧海为人如何暂且不说,毕竟也是名门大派的掌门,田伯光虽略逊一筹也足以自傲了。

采花大盗田伯光,一直为武林正道所不齿,将其和日月神教之流归在一类,人人欲杀之而后快。但是田伯光轻功卓绝,号称“万里独行”一把快刀使得是出神入化,即便是正派人物,也没几个能打得过他。因此这么多年,他的日子是既逍遥、又快活。

要说田伯光的武功,私以为,至少应该是一流高手的末端,但是如果对战岳不群,恐怕相差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岳不群想要杀他,在三五十招之内,田伯光就会败下阵来。

要看田伯光和岳不群武功高低,这里要介入两个当事人做媒介。一个是令狐冲、另一个就是青城派的掌门余沧海,二人都与田伯光动过手。

令狐冲为了救仪琳师妹,曾经在山洞之中和田伯光比试,但是很显然,彼时的令狐冲,比田伯光的武功逊色太多,即便再加上他的几个师兄弟,依然不是田伯光的对手。

在山洞之中,田伯光以快刀在令狐冲身上划了十二道伤痕,他曾经有无数次机会杀了令狐冲,无非是感念令狐冲“放他一马”,因此这般“老猫捉耗子”的把戏,不过是投桃报李罢了。田伯光也因为这一点善念,日后和令狐冲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余沧海,是青城派的掌门,虽然身材矮小,但确实是一代宗师,青城派的剑法也有其独到之处。根据原著所说,青城派的剑法,似乎很像华山派的气宗,都是以气御剑,剑法之上包含了其深厚内力,对战之中,刀剑相碰,不是“咣咣”之声,而是发闷。所以,青城派虽然是用剑的,但其实凭借的也是内力。

余沧海曾经在衡山城的群玉楼,和田伯光交过手。50招之内,二人竟然打了个平分秋色,就连定逸师太也没想到,这田伯光竟有如此功力。二人武功皆以刚猛为主,功力也相当,余沧海自恃3.400招内,没有把握胜他。可见田伯光和余沧海的武功,起码是五五开的。

加上后来,刘正风金盆洗手过后,余沧海曾经和岳不群交过手,原著中未提及原因,大抵是因为林平之的关系。令狐冲和仪琳在旁边偷看,眼看余沧海已经使出了真力,万物在那一时刻变得寂静无比,但是岳不群还始终保持着君子风度,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时候,令狐冲说了一句话:“只怕这余矮子的武功,比起田伯光还要略高一筹。”令狐冲说的很中肯,他和田伯光交过手,自然知道田伯光的本事,从这块来看,余沧海的武功应该是≥田伯光的。

而余沧海和岳不群斗了几十招,最后还是余沧海受了内伤,认输作罢。因此,田伯光的武功和余沧海差不多,那也决计不是岳不群的对手。比起武功,二人均不是岳不群的对手,但若是比起轻功,结果则又未可知。

这里赘述一下,看书看到这里,似乎就影射二人的结局。岳不群表面为正人君子,但令狐冲在群玉楼被余沧海威胁之时,竟然躲在暗处观望,不肯出手相助而田伯光竟然因为当时一个随口的“打赌”,便愿意和余沧海以命相抵。

所谓的正道和魔道,要分怎么看。如果正道人士,像岳不群这种,做的都是一些为人不齿的事情,那他也绝计不算好人如果魔道人士,譬如田伯光这种,心中还有遵守的道义,那么他也不算一个十足的坏蛋。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杆秤,懂得分清是非对错,才能更好做人。

回想起来,金庸先生的确擅长影射,令狐冲和田伯光打的赌,竟然全都实现了。当日,令狐冲说,如果谁输了,就要拜仪琳为师,每次见她,都要说一声弟子田伯光见过师傅,如若不然,便要去做太监。

结果一语成谶,田伯光最后真的被不戒大师“去了势”,成了太监,也真的成为了仪琳的徒弟,不可不戒。这世间的事,看起来毫无干系,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就被命运牵了线。缘分之事,确实妙不可言。

他的武功完全就是一个标杆,是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的分界线。能胜过他的就妥妥是一流高手。其他二流高手也无法抵挡他的快刀之术,可以说田伯光是一流之下无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