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除徭役为什么称复

古代免除徭役为什么称复

古代免除徭役称复的意思其实是免除徭役赋税。

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

田赋 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丁征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

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比如汉朝向每个人征收人头税,这属于赋的一种同时按照产量,向每亩地征收一定的税,这是田赋。

同时,也要求成年男子为朝廷服役,同时,这成年男子还要每年为朝廷无偿劳动一个月,这两个就属于役。合成就是赋役

给复,又称复除,最初是指免除徭役。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存在,秦汉至魏晋仍然主要指免除徭役,不过在东汉有时也把减免赋税包括在内。

至唐代给复则指免除徭役与赋税,《唐律疏议·名例律》明确规定:“复除者,谓课役俱免。”

从而扩大了给复的内涵,在促进社会生产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