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国家贡献

三国志国家贡献

《三国志》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三国并列为书,创纪传体国别史的典范。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记载这一时期历史,也以三国并列,成《魏》、《蜀》、《吴》三书,是切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魏》《蜀》《吴》三书合起来就是一部书——《三国志》。由于这种可分可合的特点,因此说它是纪传体国别史,是切合实际的。第二,记事以历史时期的特点为断限标准,不为王朝年限所约束。《三国志》也是一部断代史,它所记录的历史就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灭亡,各不相同。魏国建立最早,曹丕称帝在公元220年,紧接着第二年刘备建立了蜀国,第三年孙权建立了吴国。最先灭亡的是蜀国,公元263年为魏所吞并,两年以后,魏国为司马炎所取代,建立了晋朝,最后灭亡的是吴国,直到公元280年,投降于晋。陈寿撰《三国志》时,正视了这个历史实际,所以断限的起点不定在曹丕建国,而是从汉灵帝末年开始,上溯了将近四十年。这是很有卓见的。

第三,取材谨慎,史事编排详略互见,少彼此矛盾、重复之嫌。《三国志》在叙事方面,对于史事的安排是比较严密的。同是一事,采取详略互见,即避免了重复,又充分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第四,全书文笔简洁,记人叙事,生动传神,在传记文学方面,亦有较大的贡献。作为一个史学家, 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是写不出著名史书的。陈寿从小就以“属文富艳”著称。陈寿对三国历史有个总揽全局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三国时期历史复杂,三个政权并存,在史书上如何恰当地反映这种情况,是颇费斟酌的,陈寿对此处理得比较得当。《三国志》以魏为中心,为其帝王立纪,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同时陈寿又为蜀和吴单独写书,与《魏书》实际上并无统属 关系。三书分开各自是国别史,合起来则是三国史,用三国并叙的方法,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陈寿还能在叙事中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陈寿所处时代,各种政治关系 复杂,历史与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陈寿在用曲折方式反映历史真实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三国志》 对汉魏关系有所隐讳,但指词微而不诬,并于别处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如他在《荀或传》《董昭传》和《周瑜鲁肃吕蒙传》中都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陈寿对蜀汉虽怀故国之情却不隐讳刘备、诸葛 亮的过失,记下了刘备以私怨张裕和诸葛亮错用马谡等事。这也是良史之才的一个表现。